找到相关内容14027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五世达赖喇嘛对清初蒙古地区稳定的贡献

    ,是以不遣”。《清太宗实录》[Z]卷53,崇德五年十月癸丑。说明,崇德四年十月,清派遣的使者仅仅到达了归化城,并没有到达西藏。故有的学者认为清朝第一次主动遣使进入西藏,始于崇德四年尚待明确材料证明。...

    张双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1095226.html
  • 利生法师:《有神论与无神论》

    依赖,互为条件的,既非一因生多果,也非多因生一,而是互为因果。这一理论,一方面打破了婆罗门的第一因论,含有无神论的倾向,再方面它本身对婆罗门思想的否定并未全部,而相信“业力”(Karma)说,认为业的...

    利生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4695615.html
  • 《浮山志》第三章 第二节 碑刻

    予迎无可大师主华严方丈。大师,先宫谕女之子也。现宰官身证斯咤含,受觉浪杖人付嘱,树法幢于青原。可师夙奉先宫谕三一之学,畅衍宗一家风。悲宫谕有子早逝,微言遂绝,欲以法工嫡乳继莂外王父,而阐其未竟之绪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595784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特点与精神

    中土社会盛行之时,初传的佛教也就把佛陀描绘为“轻举能飞”的“神人”,把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位“阿罗汉”描绘为“能飞行变化,旷劫寿命”。在依附神仙方术的同时,佛教还十分注意对灵魂不死、鬼神崇拜等中国传统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25996040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

    种种神仙方术,而中国人也往往对佛教的这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。因此,在传为中土第一部汉译佛典的《四十二章经》中,就出现了把佛陀描绘为“轻举能飞”的“神人”,把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位“阿罗汉”描绘为“能飞行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8335396352.html
  • 回鹘文《陶师本生》及其特点

    佛本生故事,梵文、巴利文均作Jātaka,记述的是释迦牟尼累世修行的行业。古代印度相信生死轮回。不论人或动物,只要降生,就必有所为,或善或恶,不出二途。有因即有,这就决定了它们转生的好坏。如此轮回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22054397095.html
  • 如何面对痛苦与幸福:慈诚罗珠堪布

    过成千上万次类似的痛苦,甚至还有过更大的痛苦。在没有得到一地菩萨的位之前,所有凡夫不仅曾经有很多痛苦,未来还会面临更多、更残忍的痛苦。但我到现在还没有厌倦这个世界和轮回,还没有出离心,还希望在轮回中...

    慈诚罗珠堪布

    痛苦|幸福|慈诚罗珠堪布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51613325658.html